刺绣唐卡
刺绣唐卡是唐卡的一种,是一种用绣针穿引丝、棉、毛、化纤等不同材质的线,在丝绸、布帛等纺织材料上凭借绣针的反复穿刺,引导绣线在纺织材料上留下线迹,以线迹的细密排列组成佛、菩萨、金刚、护法等栩栩如生的形象以及天空,大地,山川河流等图案的特殊工艺形式。刺绣用的针相当于画师手中的画笔,刺绣用的彩丝线相当于画师调色盘里的色彩,而各种针法在起落针时留在面料上的针迹,又相当于画笔在画布上留下的笔触。画家随意的一笔,需要刺绣工艺师穿引千次才能完成,可谓一笔千线。
存世发展 :
刺绣唐卡存世量稀少 制作工艺濒临失传
刺绣唐卡是各类唐卡中最为贵重的品种,乃唐卡中精品中的精品。据故宫博物院宗教文物专家王家鹏老师介绍,刺绣唐卡存世量极少,价值高昂,是唐卡中的奇葩。乾隆年间,清廷提供唐卡样本,在精通佛教教义的高僧,精通绘画塑造佛像的大师指导下,由刺绣艺人采用刺绣的方法对唐卡内容进行二次创作,用针代笔,以彩色线代替矿物颜料,耗时数年才能绣制出一幅作品。同样尺寸和复杂程度的唐卡,刺绣所用的时间是手绘唐卡所需时间的6-8倍。